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资讯吧 浏览

一、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手段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如何将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机的整合我认为: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可以用来辅助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可以用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扩充学习资料,增加知识的积累。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我们也应认识到: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切忌本末倒置;要认清其在教学中的辅助功能切忌喧宾夺主。

二、如何理解信息技术教育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

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

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

多媒体上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真正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优势,能有效辅助教学活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提高45分钟效率.

2.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会学”上,逐步要求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利用一定的手段,呈现不同方面提供的信息,可对自己认知结构进行重新建构。师生能进行网络多向互动方式,极大地扩展了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自主性。在这种宽松的网络学习气氛中,学生畅所欲言,每个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给学生提供更多、更新、更广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必须善于利用,不能滥用,否则学生会脱离课本,只看到了“热闹”,没见到“门道”.仅有精彩,没长知识,往往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三、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进行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是仅仅把信息技术作教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受教育者自主学习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受教育者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21世纪创新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品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我国21世纪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是符合教育改革未来走向的。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其教学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时,其教学应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资源获取、加工、利用,知识创建、展示、演示,情境创设和实验模拟,交流、通讯、协作,练习、测试、评估等。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什么意思?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特点: 从上面引述的各位专家对“整合”的界定可以看到,每种界定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视角,这充分体现着“整合”研究与实践的复杂性;每种界定都包含着“整合”的基本特点,有利于保障整合研究和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整合”要有明确的目的——“整合”的目的是在信息技术提 供的新的沟通机制(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网站、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网上课程与远程学习)和丰富资源的环境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能力素质(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造思维、合作精神与交际能力、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整合”必须有正确明晰的指导思想——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 的整合具有多种价值取向可供选择。一定要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指导下,把整合的研究和实施纳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以“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整合”要坚持整合要素的个性特点——在研究和实施“整合” 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特点,以其特有的功能特点优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也要严格遵循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以体现教学过程规律的需求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整合”是功能特点和基本规律意义上的整合。 4、“整合”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把两个以上的具有不同特点的 事物整合在一起,不是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推理就能实现的;要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去实验、探求和总结,才能发现“整合”的本质和规律。 5、“整合”的结果是“双赢”的——成功的整合应当是把课程教 学目标的实现和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也就是说,“整合”的结果,既以信息技术优化了课程教学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学科智能水平的提高;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传授了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是在新时代——信息时代和新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切入点。通过这个切入点的研究和实践要达成的目标是多方面的。 1、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和实践,需要在一定的信息环境中才得以进行;整合研究和实践的水平越高,对信息环境的要求也越高。因此,随着“整合”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会带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校信息环境的建设应根据“整合”的研究和实践的需要,围绕下述三个方面分层次地进行: (1)创设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数字化硬件环境 ①创设满足教师“教”的需求的硬件环境——多媒体教室 ②创设满足教师“教” 、学生“学”的需求的硬件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 ③ 创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的硬件环境——校域、城域、国际网络 (2)创设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教学资源软件环境 ①满足优化课程学习需求的课本资源 ②满足扩展性学习需求的校本资源 ③满足个性发展需要的社本资源 (3)创设以教师为主体的人文技术环境 ①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把“整合”的研究和实践纳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②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媒体开发技术、媒体传播技术和教学系统的设计技术,提高实施“整合”研究和实践的智慧和能力。 ③形成完整的教学价值观体系,以“整合”的教学活动全面地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良好品格的形成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2、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活动的改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并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机制,这为在多方面上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能。 (1)探求在信息技术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和普遍规律 (2)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计算机及其网络、专业网站、电子图书馆、网上搜索、网上课程和远程教育等机制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3)确立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活动的稳定的教学模式群落和有效的方法策略 (4)在已有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施、发展和创新性研究,形成信息技术文化背景下的教学基本理论 3、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 研究和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其根本目的在于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通过优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 (1)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具有在信息化社会中学习、发展和生存的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式,学会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自觉地以不断地学习促进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和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5)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性格、超群心理、开放意识、必胜信念、主人公姿态等高尚品格。

转载请注明:多米培训网 »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