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资讯吧 浏览

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提问是探究的源,发现是提问而探究的果,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从“为什么霉菌菌落周围不长细菌”开始的。孟德尔以常见的高茎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而提出问题,最终发现了性状分离现象,进而研究总结出了基因分离规律。 提出问题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现行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如果具有了这种能力,也说明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产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对于达成学习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课程标准 1、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2)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3) 倡导探究性学习 2、具体的课程目标(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内容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10个一级主题: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很重要)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如何学会:学习.创新.实践

一、学习(在学习中更新观念) 1、认真研读《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更新教育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标准》是教师制定和实施每一项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师应在认真学习《标准》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和领会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例如:在“细胞学说的建立”的教学中,在旧的教学大纲中并没有任何要求,但在新课标中对它的要求是“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分析”是属于知识性目标的应用水平。为什么新课标如此重视“细胞学说的建立”,我认为这由新课程的性质,理念决定的。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生物是在初中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是新课程的核心任务。”“细胞学说的建立”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过程,通过学习,能让学生沿着人们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重大意义。明确了新课标的要求,才能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才会注意渗透新课程的理念。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认真学习新课标,还是按照过去的要求来教学的话,这必定会违背了新课程的要求。 2、 学习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 面对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应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吸取新知识来充实自己,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更新的加速与信息的爆炸性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标志。生命科学是当前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教育科学如今也在教改中迅速前进,作为生物教师只有不断扩充知识信息,才能适应教育改革与时代发展的需要。 总之,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前,一定要认真学习《标准》,不断地学习新理论新知识,体会新课改精神,领悟新课改的精髓,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二、创新(在创新中提升自我) 1、创新教学方法 过去的生物课程偏重知识要求,忽视情感和价值观;强调结果,忽视过程;注重科学,忽视技术等。因此,在过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为主,而新课程的目标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提倡探究式学习。当然,新课程并不否定讲授法,讲授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信息量大、系统、逻辑性强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有它独特的优势。例如:“细胞呼吸”一节,对有氧呼吸的过程的教学,用讲授、启发式教学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肯定的是,讲授并不是居高临下的灌输,而是在与学生的交往、合作、互动中探寻知识的来龙去脉。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优势。例如,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教学,就很适合用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探究,就一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在我国大班教学,课时紧的国情下,有的实验我们是无法让学生亲手去做的,因此,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教学法就很适合于我国的高中生物教育。例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文字、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连串的问题情境如:当时没有电子显微镜,如何确定细胞膜的存在?如何提取细胞膜?如何鉴定细胞膜的成分?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如何排列?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如何分布?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置身于探究情境之中,构建科学的概念。 因此,新课改不是否定过去的一切,而是要在继承中创新,将传统的讲授法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等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也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 2、创新处理教材 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一定都符合教师的教学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一定要按照教材的顺序,教材的内容来组织教学,而是根据课程标准和自己的教学思路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与重组,使之更符合教学的需要。也就是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如“细胞学说的建立”一节教学中,人教版教材将细胞学说的建立安排在第一章的第二节,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以资料分析的形式出现。如何达到课标的“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的要求,同时能帮助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呢?我认为教材中资料的编排顺序及内容不能满足我的教学需要。我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了大量的有关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提出、建立、完善的科学史料,并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恰当的选择和组织。例如,我查找的有关列文虎克的资料:列文虎克在1674年用自制的放大镜观察池塘水意外的发现了水中的微生物,是历史上第一个发现活细胞的人。他一生中的唯一兴趣爱好是磨放大镜,并用它来观察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成为微生物的开山鼻祖。后来人称他为“夜夜磨玻璃珠的男人”。列文虎克曾说过:“我的一生是在放大镜下,从事一场又一场神圣的探索,打开一盒又一盒奇妙的礼物!”。通过老师补充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列文虎克对放大镜和观察微生物的浓厚兴趣及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通过老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并适量补充材料,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深入思考和体验科学的发现过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观。三、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学习,又要培养能力。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可以肯定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追求最大的教学效益,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在教学中必须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促使课堂学习更有活力;教师要架设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学习。 例如,在“系统的分工合作——细胞器”一节的教学中,《课标》要求学生能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在过去的教学中,我的教学方法是对每种细胞器进行很详细的介绍,同时借助多媒体投影很精美的图片,对学生造成感观上的刺激,帮助学生记忆。这种以讲授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学生主要是在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我先让学生结合课本的细胞亚显微结构图阅读教材,观察每种细胞器的结构特点,了解其功能。然后每桌同学之间就图互相提问,加深印象。最后,请同学上台,根据屏幕上投影的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提问台下的同学,细胞器的名称及功能,台下的同学也可以提问台上的同学。

转载请注明:多米培训网 » 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