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课程表安排

选课程 浏览

一、幼儿园一日课程表安排

幼儿园一日课程表安排:包括早晨活动、自由活动、教师引导活动、午餐休息、户外活动、艺术活动和午休等环节。

 

1、早晨活动

早晨活动是幼儿园一日课程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积极有趣的开始。这个时间段通常包括集体活动、晨间操、唱歌、游戏等,旨在唤醒幼儿的身心,促进他们的社交互动和团队合作意识。

2、自由活动和教师引导活动

在自由活动环节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如玩具、游戏、角色扮演等,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教师引导活动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如绘画、手工制作、益智游戏等,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

3、午餐休息、户外活动、艺术活动和午休

午餐休息是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同时也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的机会。户外活动环节包括到操场或花园进行体育活动和游戏,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和社交互动。艺术活动则为幼儿提供了创造和表达的空间。

个性化教育、科技教育和健康教育

1、个性化教育和兴趣培养

幼儿园一日课程表的拓展可以注重个性化教育,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兴趣设置不同的活动。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并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2、科技教育和创新思维

随着科技的发展,幼儿园一日课程表的拓展可以加入科技教育和创新思维的内容。通过引入科技设备和资源,开展科学实验、编程等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

3、健康教育和生活习惯养成

幼儿园一日课程表的拓展还可以注重健康教育和生活习惯养成。通过开展健康饮食教育、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培养等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自我保健意识。

二、中班常识课程安排表

1.幼儿园中班学哪些课程

幼儿园应该以孩子的个性品质培养和习惯养成为主,可是,时下,决非这样,幼儿应该多以游戏来学,也未必真能这样实现,你看看下面的东西吧,家长教师社会都来重视这个问题吧.----

分语言、常识、音乐、美术、计算、体育6类,20分钟一节课,这是记者日前见到的一张幼儿园中班“课程表”。该园老师说,因家长迫切想了解孩子能学到什么,幼儿园不得不在每周五向家长发放下周的“课程表”,把教学计划告诉孩子的父母。

据了解,目前本市不少幼儿园都开设了各种知识类课程,而家长们对孩子在幼儿园知识学习的关注也大大超过了其它方面。

浦东海富幼儿园的缪老师说,在报名过程中,家长们问得最多的是用怎样的课程教学、将学到哪些知识。还有一位家长问会不会给孩子留家庭作业,在得到否定的回答时,这位家长竟感到非常失望。

师资力量如何?大学毕业的老师多不多?这些问题也成了家长对幼儿园关注的焦点。普陀区银锄湖幼儿园副园长孙萃红说,幼儿园应提供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运动活动等全方位的完善教育,而不仅是智力教育,家长们如对智力方面过于关注,会影响到孩子其它方面的发展。

一位幼教工作者说,如下午放学时到幼儿园门口站一会儿,会发现大多数家长会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之类话题,而很少有家长会问孩子在幼儿园开不开心。

市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李鸿曾认为,不少家长把早期教育等同于智力技能教育,把幼儿园当成了学前教育班,这对幼儿的发展并不利。3-6岁的孩子除早期的智力学习外,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乐群、自信、健康的心理

2.谁有幼儿园课程表

时间 星期一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8:00-8:30 早读 识字 早读 识字 早读 识字 8:30-9:00 早餐 9:15-9:40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数学 9:40-10:00 珠算 珠算 珠算 珠算 珠算 珠算 10:00-10:30 间操 11:00-11:30 拼音 拼音 拼音 拼音 拼音 拼音 午休 2:30-3:00 语言 英语 语言 英语 语言 英语 3:30-4:00 三字经 健康 三字经 社会 三字经 科学 4:30-5:00 音乐 数学 美术 音乐 英语 美术 这是我幼儿园自定的课程表。

三、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秩序感

一、培养孩子秩序感从最细微处着手。

俗语说:“细节决定成败”,秩序感的培养落到细微处,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例如2-3岁的小朋友,在他们还不太会照顾自己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进行秩序感的培养了。如:午睡时,你帮他脱下衣服,告诉他:脱好的衣服放在脚边,鞋子并拢摆在床脚。他便知道,鞋子和衣服不能乱放,而是有固定位置的。小班了,幼儿渐渐学会了穿脱衣裤,这时,孩子不仅要能将鞋子、衣服放在指定位置上,还要让他们知道,午睡和起床时先脱(穿)什么,再脱(穿)什么最方便。如:先坐在床上脱鞋,再脱裤子,这也是一种“序”。及至中大班,孩子穿脱衣服已经比较灵活时,可继续增添要求。如:走入寝室(或走出寝室)第一件事该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一段时间的梳理以后,幼儿就会形成关于“入睡”(起床)的这种“序”。

其实在生活的每件事情当中无不渗透着“秩序”的因素。比如:饭前洗手的几个步骤(拧开龙头、冲、擦肥皂、冲净、擦手)是一个“序”;锻炼后进入教室做什么(入厕、洗手、喝水)是一个“序”;离园时该怎样整理(收玩具、架椅子、道别)也是个“序”。如果引导孩子把生活中这些细小的“秩序”管理好,那么班级的纪律也变好了,孩子的安全也有了保障,我们平时所说的“抓常规”,不就是在谈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吗?

二、培养秩序感要赋予孩子知情权。

每个幼儿园都有作息时间表,为孩子制定了有规律的生活时间,这对培养孩子的秩序感是大有益处的。但在某些时候,这些规律常常会被打乱。如:突然阴雨,室外活动进行不了;或节日前编排节目时,孩子会出现骚动、混乱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老师们往往会说:“太兴奋了”。其实这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一套“序”被打乱了,而新的“序”又没有建立起来。

生活总会有变化,规律也不是铁定不动的,打破前面一个秩序再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生活规律是经常要发生的事。遇到这种情况时,可提前几天告诉幼儿原因以及新的计划;就算是突发性的改变,也要告知孩子临时的方案。朝令夕改,遇事三变,会令孩子茫然不知所措。只有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给他们心理准备期,情绪才不易受到影响。

幼儿园的孩子还不认识课程表,因此在每天早晨,老师要口头告知幼儿这一天的活动安排。形成习惯后,幼儿都知道星期几要上什么课,早早把学习用具准备好,课前准备变得十分轻松。

给孩子知情权,给孩子透明度,是帮助他们建立新“秩序”的关键。

三、培养秩序感要给孩子创设整齐有序的物理环境。

如果前面所讲的两点均属于“时间”上的“序”,而这点就是“空间”上的“序”了。

“空间的秩序”是指什么呢?

教室内,一切物品的摆放都是有固定的位置的。数学区、美工区、音乐区、表演区每个区域相对隔开,而区域内的物品也都在自己的“家”里。另外,教室内的墙饰或悬垂吊饰,也需要按规律和顺序布局。每个区域可供几人玩,该区域内物品数量大致有多少,这些平常列为游戏规则的规定也是“空间秩序”的一部分。物品的摆放一旦定下之后,就不要轻易变动,给孩子固定的印象。如果有改变,要及时告诉幼儿。

小班时,可先让孩子们参观教室,了解东西摆放的位置,通过“送玩具回家”等巩固幼儿对物品摆放位置的认识;中班时,不仅让幼儿送归物品,还让孩子帮老师一道整理;到了大班时,值日生不仅送回物品,而且要整理清点。

那些丢三落四的孩子尤其需要这方面的练习,让他负责管理一些东西,这种责任感会督促他思考,有助于促进孩子秩序感的发展。

四、培养秩序感要求教育者预先心中有数。

这是培养孩子秩序感的前提。无论是家长或老师,在要求幼儿做事时,都要心中有数。即:细化要求,分步骤进行。如:让孩子把图书收拾一下,不仅仅是说“你去把图书理齐”就行的。首先要细化:“小书归小书,大书归大书”;其次要给孩子一个操作步骤,如:“先把图书都摆出来,然后小书和小书归在一起,大书和大书归在一起,最后将书抓起镦一下。

又如:进餐后要求孩子做3件事:漱口,放碗,擦嘴。但这只是交代了一个步骤,具体怎么做还要细化。例如漱口(放小半碗水,喝一口,在嘴里漱漱,吐掉;再喝一口,嘴里漱漱,再吐掉;漱3、4次就可以了)。

虽然这些细化的要求使幼儿园的工作显得很琐碎,但在孩子建立秩序感的初期却是十分必要的。一旦秩序的“网络”内化在孩子心里之后,班级的管理就变得非常轻松。

秩序感是生命的一种需要,也是影响一个人终生的一种习惯和品质,从出生到6岁是宝宝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良好的秩序感在孩子6岁以前养成后,便会体现在孩子上小学、中学、大学的阶段,孩子的书包和学习用品会收拾得整齐,孩子不会找不到东西或漏掉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学习中很自然的有条理地安排和使用时间。直到参加了工作,他们会知道工作中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比较重要的,哪些是次重要的,他们会抓住学习和工作的重点,这种能力成为可以终身受益的品质。

引导孩子做事有秩序感 ,做一件事情没有条理的去按照步骤做 。和孩子一起 不去做 ,然后从辅助一件事情 ,强化孩子的记忆 。

又良好的秩序,感培养最好还是言传身教。

-

从小培养

让他小时候就学会排队

尊重规则即可

大人也要言传身教

做好榜样

转载请注明:多米培训网 » 幼儿园一日课程表安排